- Haitao Guo, 2008 Henan Volunteer
郭校长
第一次见到郭校长是在冉叔家。校长似乎刚刚起床,头发很乱,蓬松着,站立着歪向一边,脸上被枕头压过的印痕还在。校长穿着雪白的衬衫和黑亮的皮鞋,走到村里任何 一个角落,都是闪亮的,光芒的,站在一群老师中间,很容易就能区分谁是校长。
在校长的主持下,我们在小学会议室和学校老师进行了第一次亲密接触。校长坐在长桌的一端,我们坐在左首,老师们坐在右首,校长身后的墙上挂着毛主席像。气氛不像座谈,倒像国共谈判。先是自我介绍,相对于自愿者的活泼和噼里啪啦,老师们显得拘谨,不太敢说话。接着校长开始介绍学校情况。像所有领导讲话一样,校长先讲成绩,后谈不足,一二三点,四五六条,听完之后,觉得似乎说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近些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口增多和计划生育效应的显现,入学儿童逐年减少,许多乡镇小学只能招收到20-30名学生,同时教师年龄的老化,使许多乡村小学难以为继。考虑到乡村小学举步维艰的现状,乡政府这两年对其裁撤合并,优化教育资源,将学生集中到一些中心学校。
老常营小学是裴营乡推行乡村小学合并之后存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乡村小学。学校现有教师9人,学生180多人,设1-5年级,每个年级30人左右。
胡温新政后,国家教育政策向农村地区倾斜的很大,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182亿元。近两年来,国家不但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还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也在建立和完善中。
为了减少财政支出,每个学校尽量压缩教师队伍。有些年纪语文,数学,英文都是一个人教。这种“承包责任制”在乡村小学非常普遍。老师都是公办老师,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待遇,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边学边教也能应付教学工作。对于很多"民办转公办"的老教师来说,能有这么一份既能照顾家庭、土地, 又有不错薪水的工作, 他们觉得非常知足。而对于另外一些从中师毕业的年轻人来说,留在乡村小学任教是一个无奈下的选择。
我们在很多报纸和新闻里面经常看到的: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失学而走几十里山路给家长做工作的山村教师;舍不得纯朴的孩子,放弃了一次又一次进城几会,心甘情愿在贫瘠讲台上默默耕耘一辈子的老教师,毕竟只是少数和特例。大多数老师都只是平凡人,有他们的喜怒哀愁,要考虑自家的柴米油盐。
其实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的宣传机器就有问题,天真的把许多良好的愿望寄托在鼓动别人无私付出上,却不去脚踏实地的制定切实可行,符合经济规律和市场法则的政策支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口号早已成了“很不合时宜”的令人哑然失笑的苍白无力的说教。
镇上的中学缺乏生源,只要学生想念书,就不存在上不了学的情况。升学率不再是评判学校好坏,衡量老师执教水平的指标。老师大多处于一种被动,不太负责,享受闲适的工作状态。有些老师体罚学生非常严重,经常在课堂上大打出手,被学生称为“神经病”;有些老师根本不考虑学生自尊和感受,当着全班学生面一个劲骂某学生笨。在和老师接触的过程中,时时被他们的善良热诚感动,又常常被他们一些一些意想不到的做法震惊。
孩子们称志愿者为哥哥姐姐,看到我们就亲近,看到老师就躲闪。这多多少少让老师们觉得尴尬。老师对我们的态度是欢迎里面又有排斥。一位老师说:"每次你们来的这一个月,孩子们都很开心,你们走后的一个多月,孩子们根本就没法收心,上我们的课总是无精打采,做什么事都懒洋洋的。"
老师们希望我们能够帮他们,又不希望我们抢了所有的风头。而这实际上恰恰是我们理想中想要达到,现实中又很难实现的。我们不希望抢老师风头,我们希望帮助老师树立威信,毕竟,志愿者只能一年去一个月,而老师会陪伴孩子成长的大部分岁月。然而,这个度很难把握,很多时候,我们会不由自主的模糊了自己的角色界定。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